躬身耕耘顯擔當
[圖片說明]: 對檢測設備進行校準和調試。
在攀鋼生產一線的環境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點、在環境治理的最前沿,他用腳步丈量責任、用堅守詮釋初心。他,就是室外檢測戰線上的“硬核”先鋒——勞研科技安全環保技術中心室外檢測組組長、工程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盧德才。
遇到難題他先上
盧德才的職業生涯深深扎根于工業與環保領域。從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冶金技術專業的錘煉,到四川富邦釩鈦高爐作業的磨礪,再到北京今大禹焦化水處理技術的深耕,每一步都積累了扎實的專業根基。2018年,他毅然投身勞研科技室外檢測崗位,將十余年工業領域積累的“十八般武藝”,化作守護綠水青山的“制勝法寶”。
面對室外檢測組任務繁重的困難,作為安全環保中心黨支部委員的他錨定“提效”與“聚心”雙目標,實施“兩創一推”機制與勞動競賽協同發力:前者激活黨員團隊創造力,后者點燃干事激情。雙輪驅動下,“硬骨頭”被一塊塊啃碎,團隊在重壓下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
在盧德才心中,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紅線,質量是必須堅守的底線。他牽頭撰寫的《室外檢測安全作業指導書》,成了團隊的“護身符”;常態化的隱患排查像“掃描儀”般織密安全網,讓“零事故”從目標變成了現實。為鍛造過硬本領,他搭建的“理論筑基+實操礪技+考核提質”三維培訓體系,讓班組檢測質量等級率節節攀升。
檢測數據他較真
“跟我上,不是喊出來的,是干出來的?!?024年春節,萬家燈火團圓時,盧德才駐守突發環境應急檢測一線,28天連軸轉,用背影詮釋了“舍小家為大家”。環保督察“大考”前夕,他帶著團隊連續17次深夜出擊,手電筒的光束劃破夜空,關鍵數據采集準確率達到100%。
翻開他的工作日志,每一頁都鐫刻著奮斗的刻度,每一行數字都閃耀著奉獻的光芒。2019至2020年,盧德才步履不停,穿梭于400余家工廠,在完成檢測任務的同時,出具1000多份報告、輸出近15萬個數據,為環境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筑起堅實的數據堡壘。2021年,他扎根一線,深入100余家工廠現場,量身定制檢測方案,完成100余份報告,讓檢測標準更加規范、流程更加高效。2022至2023年,他勇挑重擔,連續兩年牽頭完成123家工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全流程工作,從方案編制、現場調查到檢測實施,每一步都嚴謹細致,年均出具近200份報告、生成約3萬個檢測數據。與此同時,他還高效完成大量環境檢測任務,用實干與擔當,在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篇章。
創新攻堅他敢闖
敢闖敢試,是盧德才骨子里的勁兒?!皵底只喂芾怼弊屓蝿辗峙淙纭靶性屏魉?,“全流程效能跟蹤”讓每個環節都“有跡可循”,他的兩項創新成果讓團隊人均年勞動效率猛增12%。2024年,廢氣排放口精準檢測逾4000頻次、噪聲源檢測超400點位、無組織排放檢測300區域、采集水質樣本1000余份、土壤污染點位300余處,檢測履約率提升15%……一連串的數字背后,是他帶領團隊迎難而上的敬業精神。此外,他銳意開拓,主持完成5G基站輻射檢測等方法驗證,為公司資質拓展奠定基石;積極參與東立新材料等新業務市場技術服務,為公司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“健康企業建設先進個人”“先進班組長”“優秀員工”“優秀共產黨員”……這一張張燙金證書,是他扎根崗位的見證。從數據檢測的嚴謹到技術創新的突破,盧德才以赤子之心踐行初心使命,用躬身耕耘詮釋責任擔當,以精準數據筑牢生態防線。(攀鋼日報通訊員 母景琪 孫騰蛟 文/圖)